編者按:
鄉村產業長期以傳統農業為主導,從古至今,農民付出辛勤的勞作,但囿于生產方式與市場條件,收入往往難有質的提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被提出來。
相較于我國過去傳統產業的單向開發方式,三產融合模式更加具體化、多元化、特色化、創新化。即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上,將一二三產業進行交互,從而做到全面發展。這種“產業+文旅”的模式實現了新質生產力,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養殖業三產融合是指將養殖業與二三產業相結合,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新業態的培育,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增值,比如位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省在這方面便有著豐富的實踐和創新探索,通過廣東省唯一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核心文旅部分——大野牧鄉,或許可以窺探新質生產力是如何在“產業+文旅”的融合下實現的。
“向單位面積要效益”,以追求資源高效利用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通過綜合施策和創新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養殖業,單位面積的牧場的生產效益不僅僅是牛奶和奶牛獲得的直接收益,而是通過對牧場各項要素的價值挖掘,以文旅的產品形態呈現出來,吸引游客來體驗牧場生活,進行一系列科普研學、親子互動、夜游等休閑度假活動,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使得產業效益翻倍。
產業融合,特別是養殖產業與文旅產業的融合實現了新質生產力,通過新質生產力解決了傳統產業的困境,更為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路徑。它通過文化挖掘、資源整合、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使得農文旅融合不僅能夠提升產業價值,還能夠帶動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其創造出的新消費場景和體驗,不僅實現了產業主體本身的發展,也保證了政府實現多維度稅收和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并持續滿足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為廣東省唯一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文旅核心板塊的大野牧鄉國際牧場,以其獨特的產業融合和文旅發展模式,正在向市場講述新質生產力的全新探索之路。大野牧鄉國際牧場依托越秀旗下風行乳業華美牧場·青龍基地(華南最大生態牧場)的優質牛奶產業優勢,圍繞南方田園牧場式生活方式,依托綠水青山、鄉土文化資源,提取牧場文化基因,圍繞“返璞歸真、自然野趣、共鳴自由”的理想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理念,打造起集主題樂園、產業研學、新型住宿、風味餐飲、創意市集、拓展團建、主題活動、IP文創等業態體驗于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綜合型國際網紅牧場。
“產業與文旅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它們共同構成了鄉村振興的新動力,產業促進文旅發展,文旅反過來推動產業革新,二者相依共進,而作為該模式下的“農文旅”融合模式,進一步將農業、文化和旅游元素融為一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的種類和內涵,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旅游體驗。
千百年來,農業始終深深扎根于土地,“產業與文旅融合”的提出與踐行,嘗試對不同地形地貌進行多元化利用,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核心文旅產業主體,大野牧鄉國際牧場總面積約21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業種植基底。這里以林地為主,以文旅運營倒推用地規劃,進行點狀供地,為發展多元化的文旅業態提供了場所空間,同時也反哺農牧業的有機發展。
鄉村產業,作為新時代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政策引領、科學部署與多方推動的共同作用下,農文旅融合+新質生產力正逐步顯現無限潛能,如同連片的“風景”,為鄉村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并逐步重構出新的生態。
大野牧鄉在“產業+”跨界融合的背景下,依托優質牛奶產業優勢,采用“產業+文旅”融合模式,從單一的養殖業產品供給中脫離出來,打造多元化的一二三產融合綜合型國際網紅牧場,開創中國南方“田園牧歌”新休閑生活方式品牌。當產業不再局限于生產導向,而是越來越多地融入體驗經濟等多元化的概念,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產業的附加值,也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參與性和體驗性需求的增長,產業不僅提供了產品,更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體驗,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農文旅融合中,“新質生產力”的起點在于“新”、關鍵在于“質”、落腳點是“生產力”,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產業+文旅”正從各個端口突破且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以內容為核心,通過內容吸引用戶、引導消費,最終實現產品變現的商業模式下,主理方在項目前期開始介入,在全鏈變現邏輯下,圍繞一產特色,研發住宿、餐飲、樂園、認養等多種業態與內容產品,將產業文旅化、產品化,豐富游客體驗的同時改變傳統景區單一營收模式。
項目運營方突破傳統“EPC+O”模式落地難困境,開創“O+EPC”開發建設模式,以運營統籌全鏈落地,對全域進行運營導向的頂層設計,通過與資源方成立合作運營公司等模式,對區域內資源進行梳理和總體控制,形成“政企民”合作模式,統籌資源與招商,確保項目規劃設計落地并形成生態合作運營。
同時以運營為核心,根據項目定位和市場需求明確運營端,項目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全部圍繞運營端進行,保證項目建成后全面滿足運營需求,實現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與長效運營有效合一,避免建設的無效投資,跟運營實際需求無縫對接,旨在達到花更少的投資成本收獲更大的收益,提高投資的回報率。
品牌側立足親子家庭為主的市場,為親子家庭客群設計提供了獨特的體驗產品和形象,從餐飲到住宿到樂園等全方位多維度提供牧場體驗與全域服務,并創造大單品來吸引和維系消費者,從而打破文旅收入天花板。如安排 30+ 游樂項目正自由錯落在牧場的山野間,在牧鮮市集和大野臻選采購文創產品,去大野餐廳、牛頭堡餐廳、MOMO鮮奶中心享受大野美食,在 POPO 科普館,探索鮮奶飲用的悠久歷史,在牧野郡沉浸于南方牧場的自然度假體驗。設計的“牛寵”認養型產品作為大單品,以“認養一頭牛”為核心,展開互動多樣性,將單一的牧場經營發展成多維度的樂園尊享體驗。
文旅項目的設計貫穿于全程、全鏈和全域,需要整體統籌和全專業參與,運營方怡境以全鏈賦能大野牧鄉,激活三產融合發展,大野牧鄉國際牧場依托綠水青山、鄉土文化資源,開園之時將推出更多高品質、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休閑農業項目,并持續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新興服務業,延伸產業鏈、衍生新業態、增加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地抓住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野牧鄉國際牧場的故事,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縮影。是越秀集團攜手深耕文旅賽道近十年的怡境文旅嘗試在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文旅核心板塊大野牧鄉國際牧場進行的一場“產業+文旅”的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探索。希望通過產業融合文旅,不僅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為鄉村帶來了經濟、社會、環境和創新等多方面的價值。這不僅是一條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更是實現鄉村振興夢想的有力支撐。隨著更多像大野牧鄉這樣的實踐不斷涌現,鄉村振興的未來將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