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提升農業公園的建設水平,打造上規模、上檔次、有效益、聯農帶農作用突出的新型農業公園。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從化、增城、花都、黃埔等部分區農業農村局,以及建設主體代表召開了專題座談會。
農業公園是現代農業與公共休閑功能的高度融合,以城鄉統籌為理念,以一產為基礎,二產為支撐,三產為帶動,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效載體。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業公園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越發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2018年,為推動全市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廣州市農業局認定首批20個市級農業公園。其中,花都區的寶桑園獲得首批市級農業公園認證。

傳統農業公園的升級改造,大勢所趨
近年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處于城市近郊,又能促進三產融合的農業公園急需開展升級行動。
寶桑園建于2001年,占地800畝,是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下稱“農科所”)下屬的科研示范基地。
園區以蠶桑文化為核心,集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一體,以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為主的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基地。作為20年歷史的老農研基地,它是廣州中小學生的研學基地,每年可以接待3萬名散客及5萬名親子團、學生團。

2020年始,在研究所與當地政府的主導、支持下,怡境文旅集團、璞生活集團對園區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化提升或升級改造措施。歷時一年,聯手將園區打造成為集科學、生態、人文、藝術、旅游、休閑、娛樂、學研為一體的復合型主題農業公園。



寶桑園,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從桑樹種植培育、桑蠶產品加工到產品研發創新,以及增加園區新業態,拓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研學科普等多種功能項目建設,寶桑園多方發力,致力于把園區打造成三產融合產業示范區。
種植示范基地
花都寶桑園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蠶桑示范基地,占地800畝,其中有500畝的桑樹多元化種植展示區(包括果桑、菜桑、茶桑、飼料桑等)、50畝特色水果采摘區、30畝的靈芝雞養殖示范場。
三到四月,寶桑園里無籽的“大10”、果肉豐厚的長果桑、甜嫩多汁的白果桑,碩果累累,其中“粵葚大10桑”由寶桑園自主研發。近年,加工所在寶桑園研發的“周年化掛果技術”,成功培育出全國首批秋桑“潮汕桑”,實現四季可采摘,為桑樹多元化加工利用及休閑農業、科普旅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此外,寶桑園還能讓到訪者體驗水肥一體節水灌溉種植技術、桑基魚塘及基塘經濟文化、特色桑果采摘等農耕農事體驗活動等項目。

研發高地
寶桑園也是加工所的科研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工所是我國最早開展桑樹資源食藥價值挖掘和新產品創制的科研院所,以食藥用加工導向的桑樹創新利用技術,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開發出國內第一瓶桑果汁,首次實現了桑果系列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引領了桑果加工科技和產業的發展。
在桑葉食用和藥用價值研究方面,創制出高香桑葉烏龍茶、脫水桑葉菜、金桑茶和金桑菊速溶顆粒等多個桑葉新產品,成功實現了從技術成果到藥食產品的升級轉化。
作為寶桑園的運營方,璞生活利用線上線下的資源,采用創意營銷方式,推廣和銷售寶桑園品牌周邊產品。
為更好到訪者體驗農業科學的魅力,寶桑園結合傳統農業種植與農科院科研實力,植入先進的農業黑科技,打造花都乃至全國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高地”“全域農科研學農特產展銷中心”。

寶桑園種植大棚改造前

©?怡境設計 ,寶桑園種植大棚改造前后
休閑勝地
擁有數十萬棵桑樹和果樹,大面積湖泊和草原的寶桑園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怡境文旅在寶桑園的在地優勢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先對寶桑園重新進行定位,以市場運營視角,規劃“桑蠶文化+自然美學”新業態。讓寶桑園從單一農業科研業態轉變為“桑蠶文化+自然美學”結合的農旅綜合體。
通過多維度的桑蠶時空互動、情景式的體驗、營造特色鮮明、記憶深刻的立體化田園地標。怡境文旅運用新田園主義手法,將游客服務中心、園區餐廳、會議中心、住宿等空間提質改造。同時,對原有的以觀光為主的桑蠶研學模式進行升級,以藝術和科技進行科普創新,打造行業獨有的寓教于樂、沉浸式新型研學模式。



自改造升級后,年初試運營以來,憑借高顏值的空間設計、有趣有料的桑蠶內容、專業的運營服務,迅速成為廣州網紅農業公園,為發展農旅產業2.0版做出了樣板。
寶桑園已具備打造三產融合的場景氛圍和產業內容。未來,怡境文旅和農科所將繼續以科技引領產業,創意賦能文旅的組合,呈現都市田園生態新范本,爭取將寶桑園將打造成全國知名、珠三角一流的農業公園。